胶体金标记的四大知识点

发布日期:2024-06-14点击量:671次编辑:szbyjy_admin

1.png



01标记时pH对标记的影响


根据标记物的性质,可以将标记物划分为三类:


第一类为pH非依赖型,


即标记时无论pH如何,都能得到良好的标记结果,前提是不能破坏胶体金的胶体状态。此类标记物仅仅是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胶体金相结合,如PEG,这也是调节pH时首先要采用PEG保护电极的原因,当然,如果使用的是充胶的电极,那就不必这样麻烦了。真希望所有的标记物都像PEG那样简单。


第二类为pH非严格依赖型,


即标记时可以采用的pH范围比较宽。此类标记物的特点是其等电点的范围很宽。主要是通过碱性氨基酸残基的正电性与胶体金的负电性相吸引,此类物质典型的如HBsAg。如果想偷懒的话,制备好胶体金后,可以直接将HBsAg扔到里面,就能得到良好的标记结果。不偷懒的话,可以调节pH,这样,标记的批间差可能小一些,pH从5到10都可以。任谁喜欢这样听话乖巧的原料。

第三类为pH严格依赖型,


即最好的标记效果是pH=pI+0.5.这样的原料可是大家最最常见的,在标记前需要选择最佳pH。




02标记物与胶体金结合后的稳定性


一般来说,pH非依赖型&pH非严格依赖型的原料标记后因pH的变化而解离的几率不是很大,尤其是pH非依赖型。前提是不能让那些标记后的胶体金处于极其苛刻的pH环境之下的。

pH严格依赖型的原料根据对环境pH的变化有可以分成两类:

第一类是结合后如果环境的pH高于其等电点,标记物很容易与胶体金解离。如果您再加入盐,您会看到胶体金会变成紫色-蓝色。此类标记物静电相互作用要大于疏水相互作用,其分子量一般相对小。(这也是毒品小分子为啥不标记完全抗原的原因之一)。因此,其胶体金稀释液的pH要与标记时的一致,其它缓冲体系最好也如此。

第二类是结合后如果环境的pH高于其等电点,标记物一般不会与胶体金解离。

深层次地,为什么盐离子能造成胶体金的聚沉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死金”?这是由于高盐离子自身电解,会影响胶体金表面的水化层的厚度,随着盐离子浓度的增加,胶体金表面的水化层逐渐被削弱,直至水化层厚度相对于胶体金球粒径极薄,即相对水化层厚度极低不足以维持胶体金的稳定,最终造成胶体金的聚沉。


如果加入盐,胶体金仍然能保持一颗红心不变的。此类标记物疏水相互作用/配位键>静电斥力,其分子量一般比较大,如抗体。这样的标记,缓冲体系也比较好选。




03标记物的量


按照常规的方法,最低稳定量+10-20%是好的,但最好做一下功能性实验(灵敏度,稳定性),可能会发现再多加一些蛋白,如抗体,其灵敏度和稳定性会更好一些。这是因为在浓度高的情况下标记,抗体倾向于利用Fc片段与胶体金结合,这样就有较多Fab片段处于游离状态。就如在拥挤的情况下,人也会尽量将脖子伸的更长。




04标记物与胶体金结合的三个力


众所周知,标记物是通过三个作用力与胶体金相结合的,一是静电引力,二是疏水相互作用,三是配位键。对蛋白而言,调节标记pH的主要目的是使其包含在内部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,而不是刻意使蛋白带正点荷。

在pH=pI+0.5的条件下,蛋白整体上是呈负电性的,只是其碱性氨基酸残基为正电性。

在最适的标记条件下,如果标记物的硫原子很少,对大分子而言,结合力是以疏水作用为主的;对小分子而言,结合力可能是静电引力为主,也可能以疏水作用为主的;如果标记物的硫原子很多,那肯定的配位键是主角,因为配位键的作用力最牛了。

配位键可以用来牢牢固定一些难标记的物质,如某些分子量小,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少的蛋白,这几乎相当与共价结合了。

如通过巯基化,您还可以将一些小分子的抗原与胶体金标记。另外,通过加入巯基化的封闭剂,您可以大大增加胶体金结合物的稳定性。有的采用此方法封闭,胶体金结合物在两年内活性几乎没有下降。

但万一标记物中的硫原子过多,配位键又很容易在胶体金之间起到桥联的作用,而使胶体金相互凝集。在一些情况下,即使您将标记的pH调节到12以上,胶体金仍然会凝集的。

最后一点,标记物是结合在胶体金二十面体的棱角上的,而不是棱角上所围成的面上,可能与我们想象的有一点点差异。

来源:IVD分享库

免责声明:本公众号发布内容部分信息来源网络,旨在学习交流与分享,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,版权归原出处所有,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;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;如存在不当使用或侵权的情况请联系后台删除。

 
qq
QQ在线咨询
qq
QQ在线咨询
qq
QQ在线咨询
销售部王经理1:13776123012、销售部王经理2:186029978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