荧光定量PCR仪后续怎么发展?
这个问题非常的宏观,很难全面的回答这个问题,也很难得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回答,在此抛砖迎玉,先来谈谈我自己的看法。


![]()
![]()
但是从公布的数据来看,今年上半年依然还有179条PCR仪相关的招标记录,这些仪器是有什么特殊价值么?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析之后,qPCR仪器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:
(1)大品牌的qPCR仪
从采购记录来看,罗氏的LightCycler480 II、ABI7500等机型依旧是采购的热门机型,这也说明开放式PCR仪器要在未来与国际品牌一较高下,需要不断的打磨出经典款,其核心的光源系统、温控系统等部件的技术突破,是竞争的关键。

数据来自:头豹研究院
国产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厂家中,市场第一梯队的企业有上海宏石、西安天隆、雅睿生物和博日科技四大家,这四家企业主要的竞争力来自于仪器的产品质量,也是最有希望对标罗氏、赛默飞和伯乐的国内企业。
(2)高通量自动化一体机
这是目前集成度、自动化程度最高的qPCR系统,但也是技术高地,罗氏的cobas6800/8800系统、赛沛的Infinity系统、安图生物的Automolec 3000、之江生物的青耕一号等等,从功能上实现了样本的前处理、核酸提取、体系配置和扩增检测一体化,这也是未来平台化的主流趋势。
从目前国内的IVD商业模式来看,这类机器对于IVD企业而言是成本,但是未来将会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壁垒,做分子检测的平台化产品,这是下一个分子诊断的产品策略高地,从原来的卖单个产品,逐渐进化到为检验科提供自动化的分子检测整体检测方案。
(3)封闭式POCT一体机
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子POCT产品,但是从我们平台的观察来看,分子POCT在先行的医疗环境下,靠临床驱动成给一种潮流是比较难的。因为我们发现分子POCT解决的问题是“检测场景”和“检测时间”的问题,其一体化的安全性、节省人力等优势在当下的行业条件下并不突出,反而被成本问题压着打。
所以我们会看到封闭式POCT一体机的玩法,更多的是处于政策的需要,比如说当时新冠检测要求6小时出报告,所以发热门诊版的核酸快检产品就出来了,再比如说基层需要布局核酸检测能力,于是POCT一体机的价值就出来了。所以目前主流还是政策催熟性市场。
到临床端,会有检测场景变化和检测时间缩短带来的临床价值么?有!比如说急诊检测的一些指标,除了PCR实验室以外的其他临床科室(感染科、妇产科、呼吸科)的分子检测需求,这涉及到项目的重新分配,所以临床会有需求,有动力,可以搞,但是要强势一些的科室才可以,很多听之任之的科室,注定就无缘这个项目了。
(4)特殊的检测项目,专机专用
IVD行业不管怎么说还是一个疾病检测行业,所以其检测项目的价值要大于平台的价值,所以往往是检测项目带着仪器走,因此对于试剂型企业而言,好的项目可以弥补设备的短板,但是好的设备可以提高产品的护城河。因此和检测项目搭配完成仪器的替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荧光定量PCR仪后续怎么发展?
目前我们看到了两个大的趋势,第一个就是往高通量自动化一体机这个方向发展,同时做成封闭式的系统,这是目前像达安基因、圣湘生物、之江生物、硕世生物等这些一线的PCR试剂品牌应该考虑的方向。从分子诊断巨头罗氏、赛沛、雅培、豪洛捷等企业的产品形态来看,未来一体化、封闭化、多菜单的产品才是最终的样子。
第二个方向是分子POCT,我原来秉承的看法是,所有的分子检测项目都可以用分子POCT的形式重新做一遍,但事实证明我是错的,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做成POCT的产品形态,把那些需要转换检测场景的项目,需要缩短检测时间的项目、需要下基层的项目做成POCT的心态,才能在市场上找到定位,换个角度看,做分子POCT产品,不能盲目的跟着别人走,要去一线客户端,看看他们到底存在什么问题,需要什么样的产品。
有时候,应用场景是产品创造出来的,有时候,产品是应用场景规范出来的,其中几何,就看你的判断和水平了。
以上希望对你有用,我是锁炎,一个分子诊断行业的爱好者,与你同行!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来源:IVD从业者网 锁炎




苏公网安备32050502011778号
